首页 > 语言文字

河北梆子

作者:不详  来源:互联网  2014-8-24

河北梆子

剧目

河北梆子剧目,约有五百余出,多数来自山陕梆子,也有一部分是移植京剧、高腔、丝弦腔、喝喝腔的剧目;此外还有一百余出时装戏,是梆簧合演(两下锅)以来的产物,但多未流传下来。

传统剧目,多取材于殷周、列国、两汉、三国、隋唐、宋元明清至民初的历史故事。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小戏,数量甚少,且不常上演。流传至今的代表性剧目有:《蝴蝶杯》、《秦香莲》、《辕门斩子》、《江东计》、《南北和》、《打金枝》、《杜十娘》、《三上轿》、《双锁山》、《乌玉带》、《辛安驿》、《花田错》、《罚子都》、《喜荣归》、《赶斋》、《打柴得宝》、《观阵》、《作文》、《疯僧扫秦》、《春秋配》、《二堂舍子》、《芦花记》等。传统剧本,词句通俗易懂,常有河北地方土语杂糅其间,具有农民生活气息。文字绝少有人加工,因之有些戏文失之粗糙。主体唱词皆系齐头句式,多用七言、十言句,偶也有五言句式。

河北梆子时装戏,始于光绪十六年(1890)前后,约止于民国二十六年。大致可分三个时期:1890年至1910年,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初期,剧目多取材于当时的社会生活,如《惠兴女士》、《烟鬼叹》、《梦游上海》、《火烧第一楼》、《蚂蚁拿臭虫》、《耗子成亲》、《春阿氏》、《张傻子游街》等。这些时装戏开始多由田际云所办的玉成班上演,也多属玉成班自编。宣统三年至民国十五年,是时装戏的中期。由于受辛亥革命和"五四"运动的影响,时装戏的题材有所扩大,不仅有以国内社会新闻为题材的戏,而且还有一些改编外国著名小说的戏,像《茶花女》、《复活》、《拿破仑》等即是;另外也编写了反映近代科技的戏,如《电术奇谈》等。民国十六年至民国二十六年,是河北梆子时装戏的末期。这时以"三言"、"二拍"、"聊斋"等取材改编的戏大量增加,如《十五贯》、《庚娘传》、《胡四娘》等。因这些戏大都化为当代故事,穿时装演出,所以也称时装戏。

在河北梆子传统剧目中,也还有少量的昆曲和吹腔的戏,但在演出上与梆子戏并不相杂,而是各有其特定的剧目。此类剧目多系在清光绪中期之后从京剧移植而来。

角色行当

河北梆子的表演行当自剧种诞生以来就比较齐全。它早期的行当分类情况与山陕梆子基本相同。到清光绪中叶,特别是梆簧“两下锅”后,它的基本行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。河北梆子分为生、旦、净、丑四行。

生行分胡子生、小生、武生。

胡子生行在生行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多表现在正派人物,念白讲究韵味,唱法是本宫(真声)与背宫(假声)相结合,以本宫嗓为主。除这些共同点外,各种胡子生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。

文胡子生,俗称“肉头生”,不尚做工,在表演上讲究身端、额准、目正、步方、稳中传神。此行极重唱功,其唱腔丰富多变,具有代表性。应工角色如《斩子》中的杨延景、《牧羊圈》中的朱春登、《骂阎》中的胡迪、《渭水河》中的周姬昌以及《江东计》、《战北原》、《五丈原》中的诸葛亮等。

脆胡子生,因其表演上具有干净、利落、脆快的特点,故称。讲究做、念、唱并重,尤擅运用各种身段动作刻画人物形象。诸如《杀宫》中朱由检的“发缕功”、《玉棋子》中苏天官的“圆场功”、《九更天》中马义的“扑跌功”,以及在许多戏中常用的甩髯、愣神、憋象、跪步、蹉步、摔墩儿等身段动作,都是脆胡子生表现居中人物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。

武胡子生,又名“架子生”,它与脆胡子生的区别在于一属武人,一属文人;一重武功,一重做功。武胡子生尤重腿功,如《观阵》中的秦琼,当王周陪同他观阵的时候,表演上运用了兴足齐眉(朝天镫)、单腿行走(探海)、斜跨回望(回头望月)等繁难的工架身段,表现秦琼所处的险境和激愤的心情。这种表演与京剧的以文老生应工的秦琼有极大的不同。此外,如《乌玉带》的郭德福、《临潼山》中的李渊、《反五关》中的黄飞虎、《逃国》中的伍员等,也都是武胡子生的应工角色。

穷生,是小生门中最难演的一个行当。其表演特点,是抱肩、弓膝、缩胫、小步,以此来表现人物穷愁潦倒的境遇和拘谨寒酸的气质。唱腔高而且直,乏婉转,多凄怨哀号之声。穷生善于用极为夸张的手法表现不同人物的精神状态。如吕蒙正疑妻的那种酸态,张元秀得宝时的那种狂态,简仁同吃鱼拔刺的丑态,都是很夸张的表演,颇具喜剧的色彩和特技。穷生行当有一批特有的应工剧目,其中常演的素有“穷八出”之谓,即《激友回店》、《狄青借衣》、《打柴得宝》、《渔家乐》、《云罗山》、《赶斋》、《打柴训弟》和《忠义侠》。

旦行分青衣、花旦、武旦、老旦、彩旦五类。

青衣和花旦是女性角色具有代表性的行当。青衣又称“正旦”,其表演讲究端庄稳重,有三不露的规范要求,即行不露足,举不露手,笑不露齿。青衣极重唱功,不尚做功。由于所扮演的角色多系性格善良贤慧,命运乘戾悲惨的女性,故擅演悲剧。其应工的角色如《拣柴》中的姜秋莲、《走雪山》中的曹瑞莲、《铡美案》中的秦香莲、《桑园会》中的白氏等。花旦(包括各种不同类型),总体来说在表演上做重于唱,念京白,自上的功夫讲究轻、快、俏。如著名党员海棠花演《柴霞宫》中的文霞,当文霞墓中被救回家叫门时,要把开门的老生穿着的褶子迅速扒下来,披在自己的身上,以掩盖自己裸露的身体。这种敏捷、利落的表演,颇具梆子花旦的表演特色。花旦应工的剧目很多,如《花田错》、《喜荣归》、《辛安驿》、《扫地挂画》、《拾玉镯》等。又如《红梅阁》中的李慧娘、《砸涧》中的姜秋莲、《翠屏山》中的潘巧云以及《双锁山》、《杀四门》中的齐金定、《汴梁图》中的刘瑞莲等。这些须有翻跌扑打功夫的角色,也都由花旦行当应工。

净行分大花脸、二花脸、武花脸、零碎花脸四类。在大花脸行中,又分黑头、白奸、红头和净生(花脸老生)四种,每种都比较侧重唱工。特别是花秀老生(净生),为河北梆子特有,扮相素脸、白满髯,近似老生,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却是花脸路子,如《庆顶珠》中的萧恩、《三击掌》中的王允、《扑油锅》中的伍奢等。二花脸,重做工,又分架子花脸、武花脸、零碎花脸。 丑,又名“三花脸”、“小花脸”,分文丑、武丑两大类。在文丑中,又有袍带丑、道袍丑、腰包丑、神鬼丑、老丑等;武丑,又名“开口跳”,也是梆子、皮黄合演之后的产物。

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将、斗将两类,习惯上称前者为上手,后者为下手。如兽形、四刽子手、四牢子等,都属武行应工。此外还有杂行,包括旗卒、锣夫、伞手、报卒、车夫、轿夫、家奴、院公、丫环、彩女、龙套等。

相关内容
汉字的来历和起源
变更后就方“便”——“便”字源流
男女授“受”不亲——“受”字的发展
盘古开天辟“地”——“地”字的发展
乔女自然“娇”——“娇”字的发展
“秀”色谁家子——“秀”字源流
用武力收税——“赋” “赋”字源流
狮子座B血型分析
狮子座O血型分析
双子座A血型分析
双子座AB血型分析

© 2012-2030 m.minjianw.com

QQ:3815864 3815864@qq.com